垃圾都可以分類了,量體規范化還會遠嗎?從2019年7月1日開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上海垃圾分類的事情已然是一個熱點事件,各種段子、梗層出不窮,對于干濕垃圾該怎么歸類很多人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比如寵物的便便應該怎么扔?外賣餐盒、奶茶到底算什么垃圾以及關于我們西服定制后續產生的包裝垃圾該怎么投放,這些都是該規范的問題。 此次上海市政府是下了決心,非推進不可。該《條例》規定:個人未按分類要求投放生活垃圾的行為,將被處以50元人民幣以上200元以下罰款。企業則更加嚴重。 隨著將近半年的宣傳鋪墊完成,今天我問一位上海朋友,他表示完全不適應。這就像一群已經習慣了自由散漫的人,突然讓ta們遵守某一套規則,會倍感不適。但是,好歹,習慣了。 我不由地想起了定制行業的量體。 現在從其他領域跨行做定制的創業者不少,比如IT、金融行業、法律等。他們在進入行業后,往往會問一個問題:為什么量體的手法統一不了?因為在其他行業,規范化是一個基本要求。大家都用同一種方式、同一種工作語言對話。那樣,出錯的概率會低很多,也會提高工作效率。量體獲得的凈尺寸數據,是衣服在生產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參數,是生產鏈條上多個人、多家企業在協作時的工作語言。客戶拿到衣服時,對尺寸不滿意,原因會很多:比如成衣尺寸加放不準確、版型處理不好等等,這些都是主觀的,難以避免,只能靠量體師經驗去解決。但是在最初凈尺寸獲得這個環節,因為手法不統一,導致出現錯誤或者誤差,而造成客戶最后不滿意尺寸,這就不應該了。 
常見的一些量體環節的不統一口徑如下: 1、體時是否放手指在尺子里,是放一個還是兩個; 2、領圍測量時是在喉結上還是喉結下方; 3、胸圍是在腋下一圈,還是腋下2cm處量測; 4、袖長除了考慮客戶偏好外,尺子底部是在腕圍處、虎口處、腕圍與虎口中間、還是虎口下方; 。。。等等,不一而足。 問十個量體師,對于以上問題可能會得到若干個不同的回答。結果就是同一個客戶,不同的人量,凈尺寸差出來1~2cm,甚至更多,是完全可能的。 首先必須承認:制作衣服有一些「藝術」、「個人品味」在里面。師傅們在操作時有自己習慣、任性的因素在里面,在以前可以理解的。并且,南方和北方、A工廠和B工廠,長久下來的工作規范,積累下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造成量體手法不規范的事實一直存在。對于這些不統一,從目前來看,解決起來還非常困難,因為誰也不會服誰,誰也不愿意改變自己,適應別人。 不規范的操作會降低行業效率。在定制行業規模還小,圈子也比較小時,這種低效率運行貌似還不是大問題。但是,如果從一個整體而言,定制行業未來的日子如果要好過一點,必然要依賴于定制行業整體運營水平提高起來。那么,行業能規范性操作,會比不規范操作的成功率會高那么一點點。 如何解決呢?我想:在取得數據時,盡可能避免人為因素,是標準化考慮的一個重要出發點。 那么,在量體時,盡可能遵守測量規范(注意一個前提:也許這個規范并非100%準確,但是也要遵守)。作為同行而言,在交流時,會知道大家的語言體系是統一的,則大家都會輕松很多,也會更有助于工作的開展。 雖然很難,但是總是要提倡一下的。畢竟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